無線接取器(型號:Buffalo AirStation WHR-G54S)
PC卡介面的無線網路卡(型號:NETGEAR WG511)
PCI介面的無線網路卡(型號:Planet WL-8310)
USB介面的無線網路卡(型號:Buffalo AirStation WLI-U2-KG54L)
无线局域网第一个版本发表于1997年,其中定义了介质访问接入控制层和物理层。物理层定义了工作在2.4GHz的ISM频段上的两种无线调频方式和一种红外传输的方式,总数据传输速率设计为2Mbit/s。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自由直接(ad hoc)的方式进行,也可以在基站(Base Station)或者访问点(Access Point)的协调下进行。
1999年,加上了两个补充版本:802.11a定义了一个在5GHz ISM频段上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54Mbit/s的物理层,802.11b定义了一个在2.4GHz的ISM频段上但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1Mbit/s的物理层。
2.4GHz的ISM频段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通用,因此802.11b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。苹果公司把自己开发的802.11标准起名叫AirPort。1999年工业界成立了Wi-Fi联盟,致力解决符合802.11标准的产品的生产和设备兼容性问题。
802.11标准和补充:
802.11,1997年,原始标准(2Mbit/s工作在2.4GHz)。
802.11a,1999年,物理层补充(54Mbit/s工作在5GHz)。
802.11b,1999年,物理层补充(11Mbit/s工作在2.4GHz)。
802.11c,符合802.1D的媒体接入控制层(MAC)桥接(MAC Layer Bridging)。
802.11d,根据各国无线电规定做的调整。
802.11e,对服务等级(Quality of Service, QoS)的支持。
802.11f,基站的互连性(Interoperability)。
802.11g,物理层补充(54Mbit/s工作在2.4GHz)。
802.11h,无线覆盖半径的调整,室内(indoor)和室外(outdoor)信道(5GHz频段)。
802.11i,安全和鉴权(Authentification)方面的补充。
802.11o,導入多重輸入輸出(MIMO)和40Mbit通道寬度(HT40)技術,基本上是802.11a/g的延伸版。
除了上面的IEEE标准,另外有一个被称为IEEE 802.11b+的技术,通过PBCC(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)技术在IEEE 802.11b(2.4GHz频段) 基础上提供22Mbit/s的数据传输速率。但这事实上并不是一个IEEE的公开标准,而是一项产权私有的技术(产权属於德州仪器)。